•    名师根据学生个人素质因材施教,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传心授,启蒙解惑,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观察,体验感受,增强悟性,提高理论水平和临床能力。只有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才可以逐步领会和较快掌握,少走弯路。应该说,名师指导缩短了中医药人才的成长周期,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近些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实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过程中,老师细心指导、学生刻苦学习,师生间的教学相长已成就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段段佳话。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原思通研究员,任师承工作指导老师时已年过七旬,虽然身体状况欠佳,却仍经常到实验室,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2007年秋,他身患重病,到实验室带教已非常困难,按照传承工作计划,此时应当进行中药炮制经验传承,而进行中药炮制经验传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面对这种情况,继承人王祝举和中药所其他的学生采用老师“点评”的方法学习。

      王祝举根据老师的讲授,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中药,先实验室进行炮制实际操作,将其摄制成视频资料带到老师家里请其点评,然后,王祝举再针对老师所指出的不足返回实验室再次对该药进行炮制,并摄制视频资料,再次请老师观看和点评,直到该药炮制合格为止。

      就这样,王祝举等人要反复多次炮制一味药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让王祝举颇为难忘的是丹皮炭的炮制,经过3次才合格,雄黄的炮制,经过4次才合格,经过反复的学习,王祝举对常见的有代表性的20余味药材进行了炮制,克服了重重困难,制成了有原思通点评的中药炮制视频资料。

      无独有偶,西苑医院高蕊医生在师承工作中跟随该院魏子孝主任医师学习期间也付出了极大努力。其关注魏子孝的临诊思路特点,学习“抓主证,辨标本,再辨证论治,确立基础方,然后进行加减的临证思路”,“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调理优势互补的临证思路”,提高了临床辨证用药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针对魏子孝的学术传承及流派、用药特色、用药习惯、工作习惯和特点进行了细致研究,为学生学习和继承老中医的经验留下了更全面详细的资料。西苑医院刘静医生在跟师李书良主任医师学习期间,撰写了11万字的跟师典型病案,4万字的读书笔记,4万字的心得体会,3万字的月记,7万字的出师报告,先后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在临床中,其中药使用率超过90%。

      在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中,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望京医院、眼科医院、中药研究所、针灸研究所6家单位参加,共有指导老师21名,通过上述方法,该院39名继承人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中域教育】一直为全国中医人提供最专业的教育文化培训。独创教学体系,细聘精英老师。更多尽在中域教育官网,请关注“师承及确有专长”公众号或联系:1336128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