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公司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山东路华润大厦B座1702室
当前位置:主页 > -> 中医师承|中医确有专长-应试技巧
中医专长知识点《方剂学》:泻下剂-逐水剂(十枣汤)
发布时间:2023-06-11 14:36:03点击:29次
十枣汤是中医方剂学中的一个逐水剂,主要用于攻逐水饮和调理悬饮、水肿等症状。该方的组成包括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
现代用法中,这三味药物可以等分为末,或者装入胶囊中使用。每次剂量为0.5~1g,每天1次。同时使用10枚大枣煎汤,清晨空腹服用。在出现快速的下利后,可以进食糜粥进行调养。
十枣汤的主要功效是攻逐水饮,适用于悬饮和水肿等症状的调理。
其主要应用包括:
1. 悬饮:表现为咳嗽、痰多、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气短、头痛、眩晕等症状,舌苔滑,脉沉弦。
2. 水肿:全身浮肿,尤以身体下半部分更为明显,伴有腹胀、气喘、胃脘满闷,二便不畅等症状。
该方剂的配伍意义在于,悬饮症状可能由水饮壅盛于内部,停留于胸胁,或者由水饮泛溢至肢体所致。调理时需要攻逐水饮。方中的甘遂具有通行经隧的作用,适宜作为君药。大戟则有泄脏腑水湿的作用,而芫花擅长消散胸胁的伏饮痰癖,可作为臣药。三味药物各具专攻的特点,合并使用后可以同时攻逐经隧、脏腑和胸胁的积水,并且对逐水饮和消肿有显著功效。
然而,由于三味药物烈性较大且具有毒性,容易伤害正气,因此在方剂中加入肥大枣十枚作为佐使药物。煎汤送服时,枣可起到益气护胃、培土制水的作用,使邪气和正气兼顾。同时,它也可以减缓药物的毒性和烈性,使得药物的下行不伤正气,并且减少药后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