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山东路华润大厦B座1702室
中医基础理论考前复习内容之五脏肾之篇
中域师承教育中医基础理论纲要辅导
第一节:理解肾阴肾阳概念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能推动和激发脏腑经络的各种机能,温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和运行输布,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并激发精血津液化生为气,即促进“有形化无形”的气化过程。肾阳充盛,脏腑形体官窍得以温煦,其功能活动得以促进和推动,各种生理活动得以正常发挥,同时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精神振奋。
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能抑制和调控脏腑的各种机能,濡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进而抑制机体的新陈代谢,调控机体的气化过程,减缓精血津液的化生及运行输布,产热相对减少,并使气凝聚成形而为精血津液,所谓“无形化有形”。肾阴充足,脏腑形体官窍得以濡润,其功能活动得 以调控而不亢奋,同时机体代谢减缓,产热减少,精神宁静内守。
肾阴肾阳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在人体生命过程中,肾之精、气、阴、阳与他脏之精、气、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资助和相互为用的动态关系。在病理变化过程中,肾之精、气、阴、阳与他脏之精、气、阴、阳之间又可相互影响。尤其是各脏之精、气、阴、阳不足的病变,最终必然会累及到肾之精、气、阴、阳,故有“久病及肾”之说。
第二节:深入了解肾的生理特性
肾的主要生理特性是主蛰守位。主蛰,喻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是对其藏精功能的高度概括。守位是指肾中相火(肾阳)涵于肾中,潜藏 不露,以发挥其温煦、推动等作用。相火与君火相对而言:君火,即心之阳气,心之生理之火,又称心火;相对于心火,其他脏腑之火皆称为相火。相火在肝肾,禀命行令,以潜藏守位为要。肾阴充足,涵养相火,相火则潜藏于肾中而不妄动。
第三节: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肾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冬气相通应。
补充说明:了解胃的生理特性与肾的生理特性之间的区别:
1、胃的生理特性一:胃主通降是指胃气宜保持通畅下降的运动趋势。胃主通降是降浊,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所以,胃失通降,则出现纳呆脘闷,胃脘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等胃失和降之症。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出现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胃气上逆之候。
2、胃的生理特性二:胃喜润恶燥是指胃应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胃的受纳腐熟,不仅依赖胃气的推动,亦需胃中津液的濡润。胃中津液充足,则有助于维持其受纳腐熟的功能和通降下行的特性。